欢迎您访问浙江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串讲笔记 >

2019年自考《中国法制史》知识点串讲(十四)

2018-12-17 16:29来源:浙江自考网

第十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明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论述]试述明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及其对明朝立法的影响。

明初统治者吸取元朝纲纪废弛、吏治腐败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在立国之初就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提出“重典治国”和“明刑弼教”等法制指导思想,这对整个明朝的立法活动均有着深刻影响。

(1)重典治国。明王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审时度势,提出“重典治国”的立法宗旨。“重典治国”立法思想包括“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两个方面。“重典治吏”,指以严厉手段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秩序。“重典治民”则是严厉镇压民间一切犯上作乱行为,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

(2)明刑弼教。明朝统治者在推崇“重典治国”思想的同时,继承传统“德主刑辅”原则,并根据时代变化,提倡“明刑弼教”之说,进一步推崇“礼法并用”的思想。将伦理道德的预防犯罪职能与法律的镇压犯罪职能相结合,而且以儒家提倡的礼仪对民众予以教化作为先导,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实现明王朝的长治久安。为此,明太祖创设了一些制度,力图对普通百姓进行教化,并将教化落实到社会基层。第一,明太祖设立“大诰”、“教民榜文”等法令文告形式的法律,尤其强调法制宣传和普及性,下令各地设专人定期讲读“大诰”内容。这种结合立法与法制宣传的思想及实践,既有助于教化百姓,又对稳定明朝社会秩序发挥了作用。第二,洪武五年下令在全国城乡设置“申明亭”。第三,明太祖还效仿儒家经典记载的西周“乡饮酒礼”,在民间大为推行。

(3)法贵简严。明初统治者认为元朝法制之失在于法律过于复杂,司法官员无法掌握,百姓无法知悉,致使贪官污吏舞弊弄法。为此,明太祖确立立法原则,即“法贵简严”,法律简单,官吏无从作弊;法律严厉,百姓不敢轻易犯法。

第二节 明朝的立法概况

[单选]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是大明令。

[单选]在明朝最为普及的法典是《大诰》。

[单选]明代与宋代“敕”相近的法律形式是条例。

[多选]明太祖创制的《大诰》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等四编。

[多选]《大明会典》汇集了明朝的重要典章法令,主要包括《皇明祖训》、《大诰》、《大明令》、《洪武礼制》、《诸司执掌》等内容。

[名词解释]教民榜文:也称榜文,由皇帝发布,主要包括皇帝的谕旨或经皇帝批准的官府告示、法令和案例。

[简答]简述《大明律》的结构及特点。

《大明律》分7篇,30卷,460条。编纂体例不同于前代律典,《名例律》以下按照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篇,律下按事项分成30门类。《大明律》是中国法制史上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律典。其特点主要有:第一,体例结构上,《大明律》以名例和朝廷六部命名,并结合传统的以事项分类的编制体例,门类划分较细,便于检索。第二,律典文字浅显,通俗易懂。第三,律首附有《服制图》、《五刑图》、《六赃图》等图表,有较强实用性。《大明律》不仅反映明初统治者注重立法与严于修律,而且相较以往律典也有所发展。

第三节 明朝法制的主要内容

[单选]廷杖盛行于明朝。

[单选]明朝废除宰相后,中央实际上的决策机构是内阁。

[单选]为了规范市场活动,保证公平交易,被明律认定为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是把持行市。

[单选]明朝官方的对外贸易方式是朝贡。

[单选]明朝官吏选任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是科举。

[多选]明朝契约的种类主要包括买卖、借贷、典当、租赁。

[多选]明朝对官吏的考核结果可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

[名词解释]充军:是将犯罪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次于死刑而重于流刑。

[名词解释]违禁取利:借贷契约方面,明律规定利率为月利不得过3分(3%),利息累计不得超过原本。

[简答]简述明律定罪量刑的特有原则。

第一,确立比附原则。明律规定,律条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应比照最相近的律条定罪量刑,或加重或减轻刑罚,并上报刑部转呈皇帝批准。

第二,化外人相犯确立属地主义原则。明朝改变以往的规定,对于所有的化外人犯罪,全部按照明朝的法律进行处理,这一规定确立了属地主义原则,不再采用属人主义原则,与唐朝规定相比,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也是明朝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体现。

[论述]试述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明万历二十年(1592)内阁首辅张居正通令全国实行“一条鞭法”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一条鞭法”是将各种类型的赋役并为统一的货币税予以征收的赋税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各州县的田赋、杂税和差役合并,统一征收;二是田赋除部分地区征收米粮外,其他一律征收折色银;三是各项杂税和差役等统一折算成白银,平摊入土地,按照土地和人丁的多少征;四是征收赋税实行“官收官解制”,即由官府自行负责征收和解运。因此,“一条鞭法”的实行是古代赋税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简化了赋役的征收项目和手续,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实行赋役合一,以缴纳银钱代替力役,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以货币税代替实物税,扩大货币的流通范围,推动明中叶以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2019年自考《中国法制史》知识点串讲(十三)

下一篇:2019年自考《中国法制史》知识点串讲(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