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浙江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考试大纲 >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2018-11-20 12:00来源:浙江自考网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与掌握商品流通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与商业的发展。要求深刻理解商品流通的概念、流通渠道及其经济作用。要求理解商业的历史与地位。要求综合掌握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一)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

商品交换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形式。

1.商品交换与私有制的产生。社会第一次大分工产生商品交换。社会第二次大分工产生商品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2.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商品交换形式。一是物物交换(W-W);二是简单商品流通(W-G-W)三是发达商品流通(G-W-G’)

(二)商品流通的环节与渠道

1.商品流通的概念。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2.商品流通环节。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一般包含有商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三)商品流通过程及其经济作用

1.商品流通的制约因素。有自然性的、经济性的和制度性的因素。

2.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作用是巨大的和多方面的。

第二节 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一一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2.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1)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2)调节商品流通,推动商业的发展。(3)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4)推动企业创新、改进生产技术。

(二)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是商品需求与供给的适应关系与必然的发展趋势。

1.商品供给。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它的变动受价格、技术、政策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2.商品需求。是指市场上出现的对商品的需要。它的变动受价格、收人、政策、人口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3.供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构成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商品供求矛盾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态和三种表现形式。(1)供求平衡形态,表现为供求适应的形式。(2)供求不平衡形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供过于求形式,出现的是买方市场的态势;二是供不应求形式,出现的足卖方市场的态势。商品供求矛盾表现出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1)交换空间上的差异。(2)交换时间上的差异。(3)供求数量上的差异。(4)供求结构上的差异。

4.供求规律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1)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2)支配着商品的流量与构成。(3)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支配着生产和消费。

(三)竞争规律

竞争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客观必然关系。

1.竞争规律的基本内容。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必然为争取有利交易条件,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这是商品经济固有的规律性。

2.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特点以及运用的准则。(1)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一是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素质;二是促使市场活跃与繁荣;三是优胜劣汰推动经济发展。(2)竞争规律作用的特点是:强制性、排他性、自发性、不确定性、激励性和风险性。(3)运用竞争规律的准则:一是公正平等的准则;二是独立自主的准则;三是选择自由的准则;四是效益优先的准则。只有遵守准则,市场竞争才能有序、经济才能繁荣。

3.竞争的内容。可以有不同标准的分类。有商品竞争与商誉竞争;有买主之间竞争、卖主之间竞争、买卖双方的竞争;有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有经营内容、经营要素、经营手段、经营信息、经营素质等竞争。

(四)自愿让渡规律

买卖双方自愿成交,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

1.自愿让渡规律的基本内容。自愿让渡的基础与条件是:(1)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2)以平等互利为条件。(3)以经济效为核心。

2.自愿让渡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2)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3)有利于市场竞争。(4)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五)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的独立运动。

1.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货币流通量决定于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货币运动有其特殊方式。

2.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1)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的流通速度。

当今纸币是货币流通的普遍形式。纸币流通规律在一切使用纸币的国家都是适用的。

第三节 商业的历史与地位

(一)商业的历史

商业的历史是商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 .商业的产生。商业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2.商业的发展。(1)奴隶社会的商业。参加商品交换的只是贵族与奴隶主,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艺品等。(2)封建社会的商业。农民的剩余产品和手工业品拿到市场上交换。独立的工商业者组织兴起集市,进而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城市。(3)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商业。商品交换关系深人到一切领域。商业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商品组织实行专业化、联合化并形成不同的商业行业。商品交换与贸易把欧美与亚洲等联结形成世界市场。(4)旧中国的商业。近百年中国是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商业的发展也是畸形的。

(二)商业的地位

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又反作用于生产。分配对交换有制约作用,交换关系制约分配的实现。消费是交换的终极目的,交换是消费实现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已处于先导地位,对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拓展外贸和促进

统一市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

(一)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二)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三)商业的历史与地位

四、考核要求

(一)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1.识记:商品交换与私有制的产生。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三种商品交换形式。

领会:商品流通环节的基本内容。选定合理与环节应考虑的因素。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作用。

(二)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1.识记: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自愿让渡规律和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与经济作用。

2.领会:商品供求矛盾在运动过程中的两种形态和三种表现形式。运用竞争规律的准则。市场竞争的具体内容。自愿让渡的基础与条件。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三个因素的关系。

3.简单应用:根据卖方市场的条件,企业如何创造某类产品的卖方市场的小环境氛围。

(三)商业的历史与地位

1.识记:商业产生的条件。商业的发展阶段。

2.领会:交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与生产、分配、消费的关系。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浙江自考4050405《室内设计》考试大纲汇总【专科】

下一篇: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考试大纲 第二章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