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浙江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考试大纲 >

2019年自考《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2018-11-06 10:17来源:浙江自考网

第二章 个体行为

 

一、 基本内容

组织中的人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可以按行为主体的自然属性划分 ,也可以按社会属性划分。人的行为具有自发的、有原因的、有目的的、持久性的、可改变的等特征。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和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个性具有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的特点。个性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和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个性的因素既有先天性遗传因素,也有后天性社会环境因素。有代表性的个性理论有特质论、心理分析论、社会学习论、个性性格类型论、整体结构论。应当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水平和管理水平。

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气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气质差异可用于处理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在应用时,要贯彻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能力存在着水平差异、类型差异、发展早晚的差异,充分考虑人的能力差异,合理地安排人的工作,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可以按不同标志划分性格,性格差异可用于思想教育、人员选拨、行为预测,在应用时要贯彻性格顺应原则、性格互补原则。

知觉属心理活动过程。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反映。知觉可分为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影响知觉选择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知觉偏差包括知觉防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定型效应。管理者的社会知觉直接影响其管理方式的选择。

价值观、态度属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及其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它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也影响整个组织行为,进而影响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的、一致性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态度具有两极性、间接性的特点。影响态度形成和改变的有社会因素、个性因素、态度系统特性因素。态度改变理论包括平衡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功能理论、沟通改变态度理论等。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而职业生涯开发,是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开发性活动。研究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有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有利于个人和组织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实力和专业技术;有利于组织和个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鼓励自我控制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职业生涯的选择包括职业选择和工作组织的选择,职业的选择要结合个人的个性特点、自我观念的特点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一个人一生中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将沿着纵向的、横向的和核心的方向变动,一般要经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发展阶段。在职业生涯设计和开发中要注意:要留有余地、要给职工择业的权力和自由、要为所有成员提供平等的就业和就职的机会、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专业、要处理好两种生涯的结合。

上一篇:2019年自考《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下一篇:2019年自考《组织行为学》 第三章